中文字幕第一页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国产-中文字幕第38页永久乱码-中文字幕不卡在线观看-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久久久久青草

information

新聞中心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新聞  >> 查看詳情

《四川省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五年內將打造國內國際知名氫能產業基地

發布時間:2020-10-12 10:27:49 
《四川省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五年內將打造國內國際知名氫能產業基地
為順應世界能源轉型趨勢,按照國家和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加快推進四川省氫能產業持續健康有序發展,日前,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發布《四川省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了未來五年四川氫能發展的目標任務。
《規劃》指出,四川氫源豐富,是最適合發展氫能產業的地區之一。2017年以來,四川開展了一系列氫能燃料電池汽車應用示范工作,現已累計投入220輛燃料電池汽車,安全運行超350萬公里,配套建設了5座加氫站,加氫總量超15萬公斤,示范規模西部第一。在示范過程中,產業鏈條基本打通,覆蓋氫氣制備、儲運、加注、燃料電池、整車制造等產業鏈主要領域。
目標:2025年四川氫能產業發展初具規模
到2025年,四川氫能產業發展初具規模,核心技術實現階段性突破,保持國內領先、達到國際同步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較強市場競爭力的氫能核心產品。氫能產業鏈進一步優化,應用場景進一步拓展,燃料電池汽車實現規模化商業應用,將四川打造成為國內國際知名的氫能產業基地、示范應用特色區域和綠氫輸出基地。
技術創新方面,到2025年,四川燃料電池核心技術、氫氣制儲運加技術實現階段性突破。車載電堆壽命、電堆體積功率密度、系統經濟性、低溫啟動等燃料電堆各項指標顯著提升。氫氣制備、儲運、加注等多個核心環節實現自主突破。
示范應用方面,到2025年,四川燃料電池汽車(含重卡、中輕型物流車、客車)應用規模達6000輛,氫能基礎設施配套體系初步建立,建成多種類型加氫站60座;氫能示范領域進一步拓展,實現熱電聯供(含氫能發電和分布式能源)、軌道交通、無人機等領域示范應用,建設氫能分布式能源站和備用電源項目5座,氫儲能電站2座。
產業鏈培育方面,到2025年,四川氫能產業鏈基本健全,培育國內領先企業25家,覆蓋氫能制儲運加以及綜合利用等領域。其中核心原材料企業2家,制氫企業7家,儲運和加氫企業6家,燃料電池及整車制造企業10家。
任務:實施重點工程 提升研發、生產、應用能力
《規劃》結合產業發展需求,圍繞研發、生產、應用等領域,通過實施技術突破工程、產品突破工程、氫能標準體系工程、氫能交通示范工程、氫能發電示范工程及氫能商業模式示范工程,不斷提升氫能產業創新能力、優化氫能產業鏈、強化氫能合作、健全標準體系及擴大示范應用,推動氫能燃料電池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提升創新能力。實施技術突破工程,加大氫能燃料電池核心技術攻關,提升科技創新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健全產學研聯合機制,聚焦關鍵技術、核心材料、制造裝備等短板弱項,加強基礎平臺建設,提升平臺創新能力。
二是優化氫能產業鏈。著力打造一批國際知名、國內領先的龍頭企業,引進一批具有帶動作用的氫能產業鏈大型優勢企業及關鍵零部件企業,培育一批研發能力強、制造水平高、產品質量優的“高、精、尖”配套企業,不斷優化四川氫能產業鏈。
三是提高產品競爭力。實施產品突破工程,依托四川先進的裝備研制能力,以氫能利用、氫能儲運、氫源獲取等領域產品為重點,突破關鍵技術、材料和零部件瓶頸,提升產品性能,大力推進氫能裝備產業發展,培育形成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氫能裝備體系。
四是強化氫能合作。圍繞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大開放合作力度,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機遇,促進與重慶氫能領域的合作,打造成渝氫走廊。進一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推進與國際國內龍頭企業、研發機構、行業組織在技術、人才、資本、管理等領域的合作。
五是健全標準體系。實施氫能標準體系工程,積極參與氫能、摻氫天然氣及燃料電池等領域標準的制修訂,加強氫能行業技術、裝備、能效標準體系建設,構建從源端到應用端全產業鏈檢測服務平臺,為氫能燃料電池產業的技術發展和產品應用提供基礎保障。
六是加大示范應用。實施氫能交通示范工程,大力推廣氫能交通領域示范,同步加強加氫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氫能基礎設施網絡。實施氫能發電示范工程,有序開展氫能發電示范,探索區域內多種能源協同供應和能源綜合梯級利用;實施氫能商業模式示范工程,探索氫能商業新模式,實現“氫、車、站”協同,推進全省氫能產業發展。
亮點:形成“一軸、一港、一區、三路”發展格局
《規劃》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戰略部署,按照省委“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發展要求,以各地自然資源稟賦及現有氫能相關產業為基礎,遵循合理配置、重點突出、有序協同、互聯互通的原則,形成“一軸、一港、一區、三路”的“1113”發展格局。
“一軸”是成都—內江—重慶發展軸,發揮成都氫能產業發展核心作用,充分利用成都高端裝備制造中心、創新中心、檢測中心、應用中心優勢,帶動內江、資陽、自貢、樂山等沿線城市氫能產業發展;同時,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機遇,與重慶深化互補合作,共同打造成渝氫走廊。
“一港”是川南氫港,依托宜賓、瀘州沿江港口優勢打造氫能港口物流示范,開展氫能港口裝備制造;依托內江國際物流港(保B)、西南(自貢)國際陸港和自貢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優勢,開展園區氫能物流車示范,推動氫能基礎設施裝備制造發展。
“一區”是攀西示范區,充分利用雅安、涼山、阿壩的旅游和礦產資源,開展燃料電池景區車輛、燃料電池房車、燃料電池礦用車等示范應用,探索氫能在備用電源、分布式發電等領域中的應用。
“三路”是三條綠色氫路,依托四川富余水電資源開展電解水制氫,打造攀枝花-涼山-雅安-成都、樂山-眉山-成都、阿壩-綿陽-德陽-成都三條綠色氫路,并沿線布局氫能基礎設施和電解水制氫設備生產制造,帶動全省水電消納,提供綠色低成本氫源,促進經濟發展。
此外,《規劃》明確與重慶在氫能領域深化互補合作,共同打造成渝氫走廊;重點圍繞成渝氫走廊,發揮成都氫能產業發展核心作用,充分利用成都高端裝備制造中心、創新中心、檢測中心、應用中心優勢,帶動內江、資陽、自貢、樂山等沿線城市氫能應用、燃料電池汽車制造及汽車零配件、氫能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