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嘉興實施“雙百雙千”氫能產業提升計劃
發布時間:2020-12-30 14:40:22
(二)加快企業培育,提升產業活力。一是打造產業“數字鏈”。全力發展數字經濟,推進集成電路、智能終端、電子新材料、等數字經濟領域項目投資,中晶年產480萬片300mm大硅片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已開始廠房送電,預計年底可產出第一根晶棒。推動企業深度上云,新鳳鳴集團入選全國首批企業上云典型案例。啟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伙伴計劃,建立由政府部門、高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行業龍頭企業、平臺企業及服務商、金融機構構成的第一批倡議伙伴團隊,聯合發布嘉興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倡議書。開展第二批市級工業技術軟件化示范企業評審,認定示范企業25家。二是打造企業“培育鏈”。系統開展企業大中小梯度培育,把“雄鷹”“領軍”企業培育重點列進年度計劃,積極開展大企業定向幫扶解困活動,共排摸17個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訴求和事項,均已解決或上報。積極開展“隱形冠軍”“瞪羚企業”申報工作,已向省推薦“隱形冠軍”企業16家、培育企業31家。
(二)深化招大引強行動,構建開放合作新格局。一是加快重大項目招引建設。聚焦五大新興產業,加大招大引強工作力度,力爭2020年引進億元以上內資項目260個,工業用地出讓15000畝,新增工業用地內資項目備案投資額750億元。大力推進高能級產業園主導產業集聚,力爭2021年引進主導產業項目占比達到70%以上。二是深化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加快融入國內大循環。推動嘉興與長三角區域企業的產業鏈分工合作,積極引入“補鏈”“延鏈”企業落戶嘉興。鼓勵本地企業利用上海科技、人才優勢,建立異地研發中心。大力拓展線上市場,推進百網萬品和春雷計劃,與阿里巴巴、網易嚴選等電商平臺建立戰略合作,培育C2M超級工廠,助力企業一站式入駐平臺,為我市中小制造業企業產品曝光造勢,推動制造企業借助平臺影響做大做強,提升“嘉興制造”的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
(四)開展優化升級行動,重塑傳統產業新優勢。一是推動制造方式轉變。推進智能化改造,在智能制造領域開展“一個目標+一套政策+一個平臺+一批工程服務商+一場會+一記組合拳”的“六個一”行動,實施10家智能工廠、100家數字車間、1000項智能化改造項目的“十百千”方案,籌建一個市級智能制造優秀服務商集聚區,優化提升嘉興市智能制造公共服務平臺。二是深化“退低進高”行動。通過“改造提升一批、回收流轉一批、兼并重組一批、提升入園一批、關停淘汰一批”等途徑,以“清單化、節點化、市場化、法治化”為手段,全面打好“退低進高”攻堅戰。三是加大小微企業園建設。按照“智慧、創新、特色”為目標,加快小微企業園與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特色小鎮融合發展,通過政策集成、要素集聚、企業集中、部門集謀,著力創建和培育一批“小微企業園+”高質量發展示范點。
(一)整合創新資源,打好“創新嘉興”大會戰。一是謀劃制定“創新嘉興”大會戰工作實施方案。根據省廳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從今年1月開始謀劃研究大會戰的實施方案,聚焦數字經濟、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集成電路五大領域,深入實施“雙百雙千”,著力打造長三角高能級科創平臺、高新技術產業、高端創新人才、高科技企業和最優創新生態五大高地,方案梳理了涉及全市二十個責任部門的50項重點任務清單,以及36個重點項目,實施項目化、清單化、節點化推進。二是建立“上下聯動、左右協同”工作機制。以考核指揮棒為牽引,堅持全市“一盤棋”格局,強化市縣聯動機制,將部分重點任務細化分解到縣(市、區);進一步完善部門協作機制,建立“創新嘉興”大會戰工作專班,各部門統一目標,通力合作,責任到人。三是充分整合創新資源要素。通過統籌項目、人才、經費、平臺和政策等創新資源要素,加強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政策鏈“五鏈融合”,系統推進重點產業領域的補鏈、強鏈、擴鏈,充分激發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各類主體的創新活力,進一步提升創新供給的質量和效益
(三) 聚焦高質量,打造創新發展精彩板塊。一是首次舉辦“科技·人才月”活動。5月12日,嘉興市委、市政府召開“創新嘉興”大會戰推進會暨“科技•人才月”啟動儀式,正式拉開活動序幕。二是探索建設創新企業研究院。以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核心競爭力為出發點,探索建設創新企業研究院,制定出臺《高水平建設創新企業研究院的實施意見》,支持浙江桐昆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等20家單位建設具有法人資格或實行獨立核算,高層次、高水平的新型研發機構。召集相關部門商議針對創新企業研究院的“一企一策”政策,赴各地的創新企業研究院進行走訪調研和指導服務;組織申報省新型研發機構4家,省級企業研究院50家。三是不斷提升平臺載體能級。制定出臺創新載體、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績效評價辦法,并組織開展年度績效考評工作,實行動態監測管理,通過加強考評結果的應用,實施正向激勵與反向倒逼,引導各類創新載體高質量發展。四是開展技術攻關提升產業能級。建立全市進口替代應急攻關專項清單,共梳理上報新材料、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領域的43家企業進口替代應急攻關項目68項。五是實施科技企業新一輪倍增計劃。不斷完善創新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培育機制,夯實高新技術企業持續擴增基礎。
(一)圍繞提質增量抓創新。一是大力推進“雙倍增”行動計劃。進一步完善微成長、小升高、高壯大的培育機制,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培育力度,對符合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條件的,納入全市培育庫進行重點扶持,進一步提升科技型企業數量占比。二是加快建設創新企業研究院。應用創新企業研究院建設運行年度績效考核評價機制推動創建企業研究院的高質量發展,支持創新企業研究院開展企業行業“卡脖子”技術攻關,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產業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引領整個產業發展。三是全面提升規上企業研發能力。支持企業建立市級高新技術研發中心、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等研發機構;推動省新型研發機構、省技術創新中心等新型研發載體建設。力爭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率和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設置率有新提升。
(三)圍繞資源集聚抓創新。一是打造全球科創路演品牌。指導和推動《關于加強全球科創路演品牌建設的實施意見》落實,重點支持“長三角全球科創路演中心”等路演平臺建設,進一步集聚全球科創資源,不斷提升品牌力和影響力。二是打造“創新嘉興”科創引才品牌。實施“創新嘉興·精英引領計劃”和“創新嘉興·優才支持計劃”等項目,積極爭取國家領軍人才項目、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項目,力爭省引才計劃、省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海外工程師入選項目等實現新突破。三是打造域外孵化品牌。布局和設立一批域外孵化器,同時在英國、德國等地不斷提質升級現有域外孵化器,擴容承載能力,提升帶土移植的成效;加快形成以人才為核心,“研發在域外,轉化在嘉興”的創新發展模式。
(五)圍繞生態優化抓創新。一是做好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制訂出臺嘉興市科技創新“十四五”發展規劃,明確下階段全市科技創新的總體方向和發展目標,確定“十四五”末要實現的主要科技創新指標,以及相應的工作舉措和重點任務。二是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全面落實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三評”改革精神,完善科技考核績效評價機制;深化科研放權賦能改革,對科研項目實行審計、監督、檢查結果互認,一個項目周期實行“最多查一次”。進一步復制推廣外國人業務“單一窗口”試點經驗。三是強化“科技大腦”建設。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不斷簡化、優化市級科技服務事項流程;強化大數據分析應用,整合全市高企、高新園區、孵化機構、綜合體等季度監測數據,構建全市的創新指數體系和創新地圖以實現智管科技、智能服務和智慧決策。
(一)省級試點有突破。組織開展2020年度省級雙創示范基地評選申報工作,我市嘉興學院、浙江中科院應用技術研究院成功入選省級名單。
(三)雙創活動多樣化。扎實籌備2020年“云上雙創周”,全市通過“科技•人才月”、“浙里•嘉YOU”云路演、組建“院士之家”等活動進行預熱,通過2020中國浙江“星耀南湖•長三角精英峰會”、第四屆“紅船杯”嘉興全球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等活動將雙創周氛圍推向高潮。
(一)繼續進行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推薦、組織省級雙創示范基地申報、開展市級雙創示范基地評選等工作,使創業創新的土壤更加肥沃。